2015版中國藥典第四部通則9203中關于培養基的質量控制有一段話“實驗室應制定試驗用培養基的質量控制程序,確保所用培養基質量符合相關檢查的需要。”那么培養基的質量主要通過什么方式進行驗收的呢?——培養基適應性(促生長)試驗。
培養基適應性試驗的定義:是通過新進培養基與合格培養基的比較,以菌落的生長狀態或特征數量客觀評價新進培養基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培養基適應性操作大致如下:
1、取相應陽性菌落復蘇培養后稀釋成含菌量在100CFU以下待用,制備用菌懸液不可放置太久,應盡快使用。
2、按照標準或說明書溶解制備待測培養基并設置對照組,陰性對照等。(商業化的培養基干粉,溶解、滅菌和培養條件等應嚴格按照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
3、將陽性菌落均勻地涂布在瓊脂平板上或直接傾倒于培養基混勻并標記,對照組參照相同方法。根據不同的陽性菌特性,涂布或劃線時應輕柔均勻接種至瓊脂培養基表面。(液體培養基直接接種至溶液中,應垂直避免菌落貼在試管壁上)
4、將已接中好的培養基放置在對應條件下進行培養。(培養箱的溫濕度應符合對應菌種要求)。
5、菌落計數結果(平均數):待測組/對照組=0.5-2.0;菌落形態大小與對照培養基一致。(被檢測液體培養基管與對照培養基管比較,試驗菌應生長良好。)
如需了解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東銳科技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