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國賓
正題開始之前,我想給大家講個故事。
2017年4月28日,我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一眾校友參加了“工商大道第三屆中國經(jīng)營者戈壁遠征挑戰(zhàn)賽”。我們共同走過玄奘法師當年西行求經(jīng)的一段道路,四天三夜走了120公里。
我不想說這段道路的艱辛,只想說說心靈的收獲。這四天三夜,我們跟外界沒有任何聯(lián)系,只有校友間的親密交流。雖然條件艱苦、行程辛苦,但卻是我人生中少有的、最快樂的幾天。
我忽然發(fā)現(xiàn):幸福其實很簡單,無關于名、利、地位,而是內(nèi)心的寧靜。
從戈壁回來后,我一直在思考幸福是什么?
幸福跟物質(zhì)條件有一定關系,但卻沒有直接關系。當今社會,物質(zhì)已經(jīng)極大豐富,但卻并沒有給我們帶來相應的幸福感。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心”病了,他已經(jīng)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我想幸福應該是: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幸福是我們內(nèi)心的一種滿足感,當我們的愿望得到滿足時,我們就會感到幸福。這就需要我們降低欲望,不去跟別人攀比,所謂知足常樂就是這個道理。
幸福是:內(nèi)心的寧靜。人往往是在無憂無慮的時候比較快樂,比如旅游等。若整天心事重重、煩惱不斷,是不可能快樂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學習佛法智慧,超越迷惑煩惱(斷掉貪嗔癡),走向智慧覺醒的生命,造就高尚的生命品質(zhì)。
幸福是:健康的生活,健康的活著。我們除了堅持鍛煉身體外,還應該注意:不吃有害食品,不過量飲酒,不接觸不健康的精神產(chǎn)品(如電視節(jié)目、書本;網(wǎng)絡視頻、游戲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心健康。
幸福是:活在當下、享受當下!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當下”,“當下”就是“此時此刻”、“現(xiàn)在”。過去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未來的日子無法把握,我們能夠把握的只有“當下”。每個人都應該在當下認真(或?qū)Wⅲ┑某燥垺⒄J真的走路、認真的工作、認真的待人接物、認真的做一切事情。我們不能等有時間再去陪伴父母和孩子,等你有時間,父母已老去、孩子已長大,所以就是現(xiàn)在、馬上去做。
幸福是:具有利他的使命感。這也是人生的意義所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就是“超我”,“超我”也就是無我、利他。以前,我經(jīng)常會做一些“利于同事”的事情,但有時同事們并不領情。當時我比較困惑,后來看了濟群法師的開示“如何讓人幸福”,才明白讓別人幸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要從別人的需求角度出發(fā),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必須放下“我執(zhí)”。現(xiàn)在做“利他”就比較得心應手,隨時隨地都可以生出利他心、利他行。比如:給別人一個善意的微笑、幫別人按電梯、開車禮讓行人等等。每做一件利他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個善念,都會有一股暖流從心田流過,內(nèi)心滿滿的都是愛,都是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