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在東銳做技術支持已經滿5年了。這期間,我寫了很多或故作有趣或確實無趣的技術文章。整理自己這幾年的工作時,思緒不禁被拉回了剛入職的時候。那時候的我,稚氣未退,身上寫滿了青澀。
2013年8月1日,我入職東銳。
彼時的東銳,已是ThermoFisher、Millipore、Leica等國外一級品牌的代理商,專注于為華南地區制藥和生物行業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雖然每年的銷售額不到1個億,但其培訓制度之嚴苛,是我在其他任何一家類似的代理公司中從未見過的。
公司規定:每周一上午,每個新入職的銷售都必須開例會。例會上,銷售需要詳細匯報自己上周的工作情況,內容包括拜訪了哪些客戶、拜訪時聊了些什么,取得了什么進展以及下周制定的工作計劃等。例會要求直屬主管同時參加并給予現場指導。除此之外,人事部還會不定期進行抽查監督,檢查內容包括著裝是否得體、手指甲是否干凈整齊、報價表格式是否完美等。對新入職銷售的培訓安排也是無比細致,培訓內容涵蓋:客戶會面禮儀、電話禮儀、著裝禮儀、如何約見客戶、如何安排下次拜訪時間、何時需要協助、如何介紹產品、演講演練等。
作為技術支持——半個銷售,我也需要直接面對客戶。因此,我有幸參加了一系列高(魔)大(鬼)上(般)的培訓。時至今日,我仍舊保留著拜訪客戶時的一些小習慣:絕對不穿運動鞋和牛仔褲等休閑裝見客戶,會面結束后主動帶走客戶提供的一次性杯子和水,保持指甲干凈整潔。我的銷售同事們大多也一直保持同樣的習慣。
客戶會不會因為這些細節而選擇與我們合作這不重要。甚至,許多客戶可能并未關注到這些細節。但我更傾向于相信:這是我們在日趨浮躁的今天,對自己、對這份工作、對這個行業保持的最基本的敬畏和尊重。
2014年,公司業績穩步增長,銷售團隊一度穩定而強大。當我以為公司將一路高歌猛進時,變故突如其來——2014年下半年,東銳的3位老銷售先后離職,各種不確定的因素瞬間包圍了公司。經過一系列痛苦的調整和磨合,公司最終還是在年底按照原計劃完成了年度任務,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很多年后我仍舊記得,那年的年會上,彭總在做工作匯報時紅了眼眶,臺下所有人都沉默了。
當時的我們還無法深切體會,領導層在公司不斷前進的過程中,需要面臨和承擔怎樣的壓力。他們所考慮的,不僅僅是我們所有人及整個公司的未來,更是對于公司使命的堅持和夢想的延續。
不在困境中滅亡,就在困境中崛起。
邁過了2014,公司再度發展壯大,產品線日趨完整。截止至2017年,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2個億。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努力:技術支持團隊不斷完善,基本每條線都有一位產品經理覆蓋。這樣的架構,優化了流程,減少了與客戶溝通的時間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也為客戶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2017年的一次技術部內部會議上,出于公司2018年銷售額40%增長的壓力,我提出了以下建議:希望各位產品經理,能夠詳細分析各自負責產品線的銷售數據,包括所有主機的配件選配情況。看看哪些可以推薦客戶加配在主機上,提高單個跟單的銷售額。
總經理劉國賓先生聽了立即阻止說:不,要根據客戶需求來推薦,不要將無價值的配件推薦給客戶。首先要誠信,我們銷售額不可通過這種方式來增長。
即使只是推薦配件這樣的小事,公司也以誠信作為評判標準。這對我們的震動相當大。這之后所有產品經理再提任何建議,都會反復考量:是否有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如何幫助客戶更好解決問題?是否有更優的方案可以推薦?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切實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從而創造價值。
這就是東銳科技一直以來的信條。
以上所述,或許別人看來稀松平常,但對我而言都是印刻在記憶之中有關東銳的寶貴財富。作為東銳的同伴,它的苦難我分擔,它的榮耀我見證。作為東銳的員工,來自領導的經驗教誨和同伴的幫助支持都使我受益無窮。
一個國家的強大和美麗就在于每個人都恪盡職守,為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
公司,亦如此。